神药=药神+......
2018-07-17

随着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持续火爆,抗癌药成为了话题榜的头条,引发了人们对“抗癌神药”的热议。

医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于疑难杂症,比如癌症,依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希望利用中药来治疗疑难杂症,已经成为一种愈来愈强烈的渴求。人们寄予中药极高的期望,却又因对其的不了解乃至误会,往往轻易的就此走入误区。往往会给患者的治疗与中医药的存在产生质疑。甚至有人大放厥词,称之为“神药”......其原因呢?


1.基础研究不够

近年来新出现的各种研究思路和方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物质基础的阐明,但这些研究方法大多仅从某一侧面或模糊地研究中药物质基础,其“发现”的有效成分往往都是传统方法早已确证的有效成分,难以真正地阐明中药物质基础及其相互作用,反应的是基础研究不扎实,创新支撑不够。


2.临床定位不清晰

临床定位是中药发展的关键,这与临床研究研究与设计有很大关系。已经上市的中成药品种较多,但这些品种中,有的是早年上市,临床定位宽泛,未开展规范的临床研究,难以实现精确用药;有的来源于经典方剂,但随着时代变迁,疾病的中医证型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的处方已经难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基于此,符合中药研究的体系和思路尤为关键,大样本中药权威证候诊断标准及客观疗效评价,根本上让中药本质“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


3.理论指导、创新思路不强

中药使用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但是实际情况是常常忽视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研究时常出现研发模式固化,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不严谨,影响最终的优势发掘。


科学认知中药发展

1.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指出,祖国传统中医中药要自信,要坚守传统,同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证明其疗效,推动合理使用。随着医学模式、生活方式的转变,复杂性疾病居多,传统医学日益受到重视,探索产品价值和临床作用点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多个中药复方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在国际高影响期刊发表论文,一些中成药完成了在美国FDA的II期和III期临床研究,这些都为中医药的发展增强了信心,新时期应以新的视角去评价、认知中医药。有些不懂中医药的人诋毁中医药让人痛心。

中医药能够发展,关键在于疗效,而有效性需要证据来证实,关键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传统医学要敢于经受严格的临床循证评价,但需要时间,需要社会各界的包容。


科研揭开中药神秘面纱


科技因子

近期,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7版)》,围绕中药大品种,探索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通过开展客观、综合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展示了中药大品种科技发展水平。

其中在肿瘤治疗领域,复方苦参注射液以37.730的科技因子,在上榜的24个大品种中排名第一,体现出较强的科技性与创新性,符合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2.jpg

科研论文

作为抗肿瘤中药,复方苦参注射液上市20多年来,基于肿瘤治疗进行了大量临床、机制探索研究。国内外关于复方苦参注射液的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共发表科研文章1500篇,SCI论文15篇。

3.jpg

科研成果

2018年4月6日,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复方苦参注射液上市后再评价临床研究》成果在京发布。

该试验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担任组长单位,全国52家中心作为协作单位共同完成。试验共纳入1500例患者,涉及头颈癌、宫颈癌、肺癌放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治疗、联合5-Fu类口服化疗药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配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五个项目,对复方苦参注射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了验证。系统全面的评价了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临床优势及科学内涵。真正意义上用科研成果证明了抗肿瘤中药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临床价值。

4.jpg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抗癌神药”是对中药认知的一种误解。以科研为支撑,坚持创新驱动,发掘产品科技内涵,以科技造就中药精品。做健康“好药”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神药=药神+......